全球观焦点:礼记 学记 的教育名言 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
来源:城市网    时间:2023-04-29 20:05:51

今天来聊聊关于礼记,学记,的教育名言,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礼记,学记,的教育名言,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
1、《礼记·学记》白话解礼记卷十八前言: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、方法、目的、效果,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,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,相为表里,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,以为《礼记》除〈中庸〉、〈大学〉之外,唯〈学记〉、〈乐记〉最近道。

2、 按:本篇谈亲师敬业,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,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,更切于实用。


(资料图片)

3、 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文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

4、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◎易解:引发思虑,广求善良,只能做到小有名声,不足以感动群众。

5、亲自就教于贤者,体念远大的利弊,虽能够感动群众,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。

6、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,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,一定要从教育入手。

7、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

8、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

9、《兑命》曰:「念终始典于学。

10、」其此之谓乎!◎易解: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,如果不经过琢磨,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;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,如果不肯学习,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。

11、所以古时候的君主,建设国家,管理人民,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、最重要的工作。

12、《尚书·兑命篇》说: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。

13、就是这个意思。

14、 虽有佳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

15、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

16、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

17、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
18、《兑命》曰:「学学半。

19、」其此之谓乎?◎易解: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,如果不吃,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;虽然有至善的道理(最好的义理),如果不去学习,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。

20、所以说: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,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。

21、知道不够,然后才能反省,努力向学。

22、知道有困难不通达,然后才能自我勉励,发奋图强。

23、所以说:教与学相辅相成的。

24、《尚书·兑命篇》说: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,教学互进。

25、是这个意思。

26、 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有序,国有学。

27、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

28、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;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。

29、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,进者说服,而远者怀之,此大学之道也。

30、记曰:「蛾子时术之。

31、」其此之谓乎学。

32、◎易解:古时候教学的地方,一家中设有「私塾」,一党中设有「庠」(五百家为党),一个遂中设有「序」(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),一国之中设有「太学」。

33、每年都有新生入学,隔年考试一次。

34、入学一年之后,考经文的句读,辨别志向所趋;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,乐于与人群相处;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,亲近师长;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,及对朋友的选择,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。

35、九年时知识通达,能够触类旁通,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,就可以称之为大成。

36、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,移风易俗,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,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。

37、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。

38、古书说:蚂蚁时时学习衔泥,然后才能成大垤。

39、就是这个意思。

40、 大学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;宵雅肄三,官其始也;入学鼓箧,孙其业也;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;未卜禘,不视学,游其志也;时观而弗语,存其心也;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

41、此七者,教之大伦也。

42、记曰:凡学,官先事,士先志。

43、其此之谓乎。

44、◎易解:大学开学的时候,学生都穿著礼服,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,表示尊师重道;先练习《诗·小雅》及《鹿鸣》、《四牡》、《皇皇者华》三首诗歌,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;击鼓召集学生,正式打开书箧(书包),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;夏楚两物(教鞭)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,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;夏天的大祭(天子祭天)未实施以前,天子、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,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;教师常常观察学生,但是并不轻易发言,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,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(《论语·述而》: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);至于年幼的学生,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,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(次第)进行。

45、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,非常重要。

46、古书说:凡学习做官,领导人民,先学习管理事情,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。

47、就是这个意思。

48、(志者存心也,志气志气,志者气之导,心之引也。

49、) 大学之教也,时。

50、教必有正业,退息必有居学。

51、不学操缦,不能安弦;不学博依,不能安诗;不学杂服,不能安礼;不兴其艺,不能乐学;故君子之于学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。

52、夫然,故安其学而亲其师,乐其友而信其道。

53、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。

54、《兑命》曰:「敬孙务时敏,阙修乃来。

55、」其此之谓乎。

56、◎易解: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,是顺着时序而教的,如春秋教礼乐,冬夏教诗书,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,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,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。

57、(宋人改为:「大学之教也,时教必有正业,退息必有居学。

58、」句读略有不同。

59、)学习要有方法,如果不从『操、缦』这些小曲学起,指法不纯熟,琴、瑟就弹不好;不从通晓鸟兽草木,天时人事学会譬喻,诗就作不好;不学会洒扫应对,礼节就行不恰当,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,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。

60、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,要藏之于心,表现在外,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,都念念不忘,能够这样,才能安于学习,亲近师长;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。

61、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,也不会背弃道义。

62、《尚书·说命篇》说:恭敬谦顺,努力不倦,如此修行便能成功。

63、就是这个意思。

64、 今之教者,呻其占毕,多其讯,言及于数,进而不顾其安,使人不由其诚,教人不尽其材,其施之也悖,其求之也拂。

65、夫然,故隐其学而疾其师,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,虽终其业,其去之必速,教之不刑,其此由乎!◎易解:现今之教人者,口里虽然念着书本,心里并不通达,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,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,让人听不懂;但求多教,不管学生明不明白。

66、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,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;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,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。

67、如此一来,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;以学习为难为苦,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。

68、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,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。

69、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,原因就在此。

70、 大学之法,禁于未发之谓预,当其可之谓时,不凌节而施之为孙,相观而善之谓摩。

71、此四者,教之所由兴也。

72、◎易解:大学教人的方法,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,就用礼来教育,来约束禁止,这就是预备、防备的意思(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)。

73、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,就叫做合乎时宜。

74、依据学生的程度,不跨越进度,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,就叫做循序渐进。

75、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,就叫做切磋琢磨。

76、这四种教学方法,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。

77、 发!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;时过然后学,则勤苦而难成;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;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;燕朋逆其师,燕僻废其学。

78、此六者,教之所由废也。

79、◎易解: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,然后再来禁止,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,教育亦难以胜任。

80、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,虽然努力苦学,也难有成就。

81、东学一点西学一些,却不按照进度学习,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。

82、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,切磋琢磨,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。

83、结交不正当的朋友,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,不良的习惯,会荒废自己的学业。

84、这六项,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。

85、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

86、故君子之教喻也,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

87、道而弗牵则和,强而弗抑则易,开而弗达则思,和易以思,可谓善喻矣。

88、◎易解: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,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,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。

89、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,让人明白道理,只加以引导,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;对待学生严格,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;加以启发,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。

90、只引导而不强迫,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。

91、教师严格而不压抑,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,得以充分发展。

92、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,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。

93、(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)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,这才是善于晓喻了。

94、 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

95、人之学也,或失则多,或失则寡,或失则易,或失则止。

96、此四者,心之莫同也。

97、知其心,然后能救其失也,教也者,长善而就其失者也。

98、◎易解: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,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。

99、人在学习的时候,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,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,(知道一些就满足了)或有认为太容易,生起轻忽,不认真学习的毛病,或有自我设限,不求进步的毛病。

100、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,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,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。

101、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培养、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。

102、 善歌者,使人继其声;善教者,使人继其志。

103、其言也约而达,微而臧,罕譬而喻,可谓继志矣。

104、◎易解:善于唱歌者,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,善于教学的人,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。

105、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,含蓄而允当,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;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。

106、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,而知其美恶,然后能博喻;能博喻然后能为师;能为师然后能为长;能为长然后能为君。

107、故师也者,所以学为君也。

108、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。

109、记曰:「三王四代唯其师。

110、」此之谓乎。

111、◎易解: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,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,然后方能因材施教。

112、能广泛地晓喻,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;能够作老师,才能做官长;能做官长,才能作领袖。

113、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,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。

114、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。

115、古书说:三王(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)四代(虞夏殷周)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。

116、就是这个意思。

117、 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

118、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

119、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:当其为尸则弗臣也,当其为师则弗臣也。

120、大学之礼,虽诏于天子,无北面,所以尊师也。

121、◎易解:求学的道理,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。

122、老师受到尊敬,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。

123、真理学问受到尊敬,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,认真学习。

124、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:一种就是在祭祀时,臣子担任『尸』的时候,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。

125、大学的礼法,对天子授课时,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,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。

126、 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

127、善问者,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,及其久也,相说以解;不善问者反此。

128、善待问者,如撞钟,扣之以小则小鸣,扣之以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;不善答问者反此。

129、此皆进学之道也。

130、◎易解:善于学习的人,老师很安闲,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,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;对于不善学的人,老师教得很辛苦,效果却仅得一半,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。

131、善于发问的人,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,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,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,时间久了,木头自然分解脱落;不善发问的人,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。

132、善于回答问题的人,有如撞钟,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,重力敲打,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,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,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,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,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。

133、 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。

134、必也听语乎,力不能问,然后语之;语之而不知,虽舍之可也。

135、◎易解:自己没有心得,没有独到见解的人,不够资格作老师。

136、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,才加以解答;学生心里有疑难,没有能力表达时,老师才加以开导;老师开导了,学生仍然不明白,虽然暂时放弃指导,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。

137、 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;始驾马者反之,车在马前。

138、君子察于此三者,可以有志于学矣。

139、◎易解:良匠的儿子,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(古代工艺相近);良弓的儿子,想必也能制作畚箕;刚学驾车的小马,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,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,让马跟着学习。

140、君子观察这三件事,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。

141、 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。

142、鼓无当于五声,五声弗得不和。

143、水无当于五色,五色弗的不章。

144、学无当于五官,五官弗得不治。

145、师无当于五服,五服弗得不亲。

146、◎易解:古时候的学者,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,汇整成一类,譬如: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,但是五音演奏,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。

147、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,然而五色的配合,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。

148、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,然而任何一种官职,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。

149、又如老师,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,但是任何一种亲属,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,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。

150、 君子曰:「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约,大时不齐。

151、」察此四者,可以有志于学矣。

152、◎易解:伟大的德行,不偏治一种职务;伟大的道理,不局限于一种事物;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,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;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,却运转不停,是最准确的守时。

153、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,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。

154、 三王之祭川也。

155、皆先河而后海;或源也,或委也。

156、此之谓务本。

157、◎易解: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,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,河是水的源头根本,海是河流的归处,先本而后末,这叫做『务本』。

相信通过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卫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